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罗玉敏教授课题组2025年招聘博士后
一、 课题组负责人介绍
罗玉敏、研究员/主任医师、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、博士后合作导师
罗玉敏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脑血管病研究室主任,兼任首都医科大学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,中国微循环学会痰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北京神经内科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
长期从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转化研究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/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。围绕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、标志物、神经保护开展研究,发现非编码RNAs参与脑缺血后的表观遗传机制,非编码RNAs可能是预测急性缺血性中风rtPA溶栓反应的标志物;发现了促红细胞生成素、中药以及一些上市的老药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,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策略。在脑血管病相关的国际知名杂志发表第一/并一或通讯/共同通讯论文100余篇(包括Stroke, J Neuroinflammation,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,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, JAHA,Acta Pharm Sin B等)。主编《脑血管病实验方法学》等专著8部,主译科普专著1部。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进步二等奖1项,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。先后两次获得美国卒中学会颁发的“进步与创新奖”。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项,实用新型专利3项。
二、 课题组介绍
罗玉敏教授课题组致力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转化研究,团队包括5名研究人员,3名技术人员,参与项目的临床医师3名;目前获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0余项,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项;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,主编《脑血管病实验方法学》、《神经系统动物模型》等专著7部;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9项,于2015年和2019年两次获得stroke杂志的“进步与创新奖”。
三、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
1.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机制,包括表观遗传学机制,如非编码RNA、m6A修饰等等;
2.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的改良;
3.脑血管病临床转化研究,包括生物标志物、介入材料、药物递送材料、中药等。
招聘方向及要求
【招聘方向】
神经病学、药学、药物递送或者介入材料、神经调控相关的专业
【要求】
1.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、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;
2.品学兼优,身心健康,学术作风端正、严谨;
3.国内外高水平高校或高水平研究机构毕业取得博士学位,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;
4.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著至少1篇,具有强烈的科研兴趣,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;
5.神经病学、药学、药物递送或者介入材料相关的材料学专业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;药物递送或者介入材料相关专业优先。
四、 岗位待遇
1.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,足额缴纳五险一金,享受工作补贴、伙食补贴、带薪年假、产假等全方位福利;
2.根据博士后在站期间科研业绩表现,享受科研业绩奖励,项目奖励等;
3.在站期间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,以及协助解决子女上学事宜等;
4.依据政策协助解决北京落户;
5.享受我院职工工会节日福利;
6.优秀博士后出站后可优先聘用为我院在编职工,留院博士后配偶及子女户口随迁。
五、 报名时间及方式
【报名时间】
即日起接受报名,课题组常年招聘。
【报名方式】
应聘者请发送以下材料至课题组邮箱,邮件标题请按“博士后+姓名+专业+授予学位的单位+手机号”格式填写;
1.个人简历;
2.博士期间研究内容摘要;
3.发表(含录用)论文及授权专利清单;
4.曾参加或承担的主要科研工作简介、成果业绩。
【课题组联系人】
联系人:王老师
电话:010-83198127
邮箱:wangrongliang@xwhosp.org
六、 入站基本流程
1.应聘者向合作导师课题组发邮件报名。
2.课题组收到简历后,与应聘者沟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,将简历推荐至人力资源处。
3.人力资源处根据推荐简历进行条件初审。
4.通过初审的简历,由课题组入站考核,提交考核纸质材料。
5.人力资源处根据考核材料,对接应聘者本人,汇总入站材料,提交博管会审批入站。
七、 人力资源处联系方式
班老师010-83923057
贺老师010-83923055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来源链接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VO1F7G1bLILwqETRAMPMUg
(责任编辑:shenqian)
更多信息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博士研究生招聘网官方微信(微信号:job100zp)与官方微博。
官方微信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