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化创新创业“生态圈”
时间:2016-08-30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
如何激励人才创新创业?笔者认为,应从人才实际需求出发,从平台建设、体制创新和综合帮扶等方面入手,完善人才激励机制,优化创新创业“生态圈”。
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,培育激励沃土。注重跨界融合和资源聚集,推进产学研一体化。整合产业技术服务资源,引进社会资本,兴办创业苗圃、科技孵化器、产业加速器、特色产业园等梯级孵化体系。打通产学研合作各要素的利益分配通道,促进企业、科研、人才、资金等要素集成。大力促进人才与资本的有效对接,加大对初创期、孵化期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,逐步形成政府推动、市场主导的人才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。
把握人才创新创业关键,突破激励瓶颈。分类建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标准。对基础研究人才,突出学术和技术水平对国家、社会的影响力;对应用开发人才,突出创新成果、产学研结合和业绩贡献;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,突出产值和利润等经济效益以及就业环保等社会效益。落实知识产权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,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的立项、资助、成果申报,打通科技成果转化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引入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,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。鼓励国有科技创新型企业建立科研人员激励机制,对职务科技成果发明人给予股权分红奖励,使人才收益与成果转化挂钩。
提供全程化创业服务,夯实人才创新创业基础。注重发挥政府的引领和补位作用,大力扶持一批科技、金融、人才、管理、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公司,鼓励民间资本介入科技中介服务行业,建立健全技术转移、知识产权代理、资产评估、成果推广等专业服务机构。探索设立创新创业人才杰出贡献奖,对成就卓越、影响深远的专家人才,优先推荐当选两代表一委员。同时,及时解决人才在子女入学、配偶安置、医疗保障及创业中遇到的各类难题。(作者系广西贺州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)
官方微博
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,培育激励沃土。注重跨界融合和资源聚集,推进产学研一体化。整合产业技术服务资源,引进社会资本,兴办创业苗圃、科技孵化器、产业加速器、特色产业园等梯级孵化体系。打通产学研合作各要素的利益分配通道,促进企业、科研、人才、资金等要素集成。大力促进人才与资本的有效对接,加大对初创期、孵化期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,逐步形成政府推动、市场主导的人才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。
把握人才创新创业关键,突破激励瓶颈。分类建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标准。对基础研究人才,突出学术和技术水平对国家、社会的影响力;对应用开发人才,突出创新成果、产学研结合和业绩贡献;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,突出产值和利润等经济效益以及就业环保等社会效益。落实知识产权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,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的立项、资助、成果申报,打通科技成果转化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引入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,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。鼓励国有科技创新型企业建立科研人员激励机制,对职务科技成果发明人给予股权分红奖励,使人才收益与成果转化挂钩。
提供全程化创业服务,夯实人才创新创业基础。注重发挥政府的引领和补位作用,大力扶持一批科技、金融、人才、管理、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公司,鼓励民间资本介入科技中介服务行业,建立健全技术转移、知识产权代理、资产评估、成果推广等专业服务机构。探索设立创新创业人才杰出贡献奖,对成就卓越、影响深远的专家人才,优先推荐当选两代表一委员。同时,及时解决人才在子女入学、配偶安置、医疗保障及创业中遇到的各类难题。(作者系广西贺州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)
(责任编辑:meibing)
更多信息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博士研究生招聘网官方微信(微信号:job100zp)与官方微博。
官方微信
